中国竞彩网:驻村干部成为银川乡村振兴“硬核”力量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和工作队,是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长期制度安排。近年来,银川市持续加大驻村干部选派力度,在全市274个行政村和12个移民社区选派驻村干部423名,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。驻村干部们重点围绕着力建强村党组织、大力推进强村富民、全力提升治理水平、奋力为民办事服务等职责,发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,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2022年,兴庆区月牙湖乡海陶北村被评为二星级软弱涣散后进村,驻村孙超刚心里十分焦急,“遗留问题较多,我刚开始推进工作就存在急于求成、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。”
在不同思想的交锋碰撞中,孙超刚学会了农村工作要讲究“温火慢炖”的诀窍。察觉不足后,他选择主动“慢下来”,与包村领导、村“两委”坦诚沟通、深入交流,并始终秉持“干部脚上有土,群众心里不堵”的实干态度,逐户走访摸清底数,与村民促膝长谈,了解村情民意,倾听想法,回应关切。
驻村期间,孙超刚逐户走访了全村387户村民,积极的工作态度也帮助他有效融入了村“两委”大家庭,工作开展也更加得心应手。在他的引领下,海陶北村从解决发展党员问题到配齐支部班子队伍,从夯实党建基础到谋划产业发展,从争取资金帮扶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上下一心,同向而行,仅用了一年的时间,就从二星级软弱涣散后进村升为三星级党支部,获得兴庆区2022年度“抓乡促村、整乡推进、整县提升”党建工作示范村荣誉称号,被评为兴庆区“一抓两整”示范村和银川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。
一个坚强有力团结一心的班子队伍,是破解移民村发展困境的“金钥匙”。去年以来,银川市积极发展农村党员,培育发展农村党员213名,吸纳530余名致富能手、50余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、100余名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和70余名退役军人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基层党建队伍结构更加合理、作用发挥更加充分。
闽宁镇玉海村有着优质的沙瓤土地,但村民缺乏市场意识,长期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,这也导致经济效益不高。
玉海村驻村何占科到任后,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,主动走访群众,跑项目争资金,于去年4月引入宁夏麦沃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东滩示范种植60亩黄秋葵。到了去年6月初,黄秋葵产品大量上市,每天产量在2500斤至3000斤,全部供应到永宁县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。
何占科介绍:“企业每天稳定用工达到18人,每人每天的务工收入都能达到140元左右,务工收入效益明显。”与此同时,何占科还积极鼓励种植大户及致富带头人推广种植大葱、香芹、萝卜等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,目前全村种植大葱等面积达到1300亩以上,产业转型已初具规模,每亩大葱的收入都在万元左右,实现销售收入近千万元,群众参与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。
何占科等驻村工作队员们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把百姓的急难愁盼落实在行动上,用心驻村、用情帮扶、用力推动,推动各村党组织建设、产业发展、为民办事服务稳步向前。
银川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全市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,区、市、县三级帮扶单位共投资投物折合资金1747.64万元,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.65亿元,实施帮扶项目208个,重点支持移民地区因势利导发展设施农业、特色养殖、农旅融合等产业,受益群众达到12.1万人,其中脱贫人口2.96万人,监测对象1825人。
隆源村位于贺兰县西北部,是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期间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村、省级领导包抓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村,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,村“两委”治理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高,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促进产业、就业和社会融入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,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振兴发展。曾经,这里经济发展滞后,产业“一张白纸”,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。
为抓好乡村治理,全面助力乡村振兴,去年以来,贺兰县隆源村驻村工作队创新实施了“五组共治”乡村治理模式,即成立基层治理、产业项目、纠纷调解、乡风文明、环境整治五个功能性党小组,投资15万元建设“五组共治”乡村治理平台项目,并逐步完善人员调配机制、宣传机制、例会制度和考核机制,建立了“1+3+N”配套工作方法配合“五组共治”的实施。
隆源村驻村杨振雄介绍,“五组共治”乡村治理模式一方面创新了基层治理模式,扩大了基层治理的参与范围,提高了乡村治理效能和村民自我发展的能力。另一方面促进产业项目不断丰富,利益联结更加紧密,推动全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。
在乡村治理方面,驻村干部在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、开展乡村法治宣传教育、调节村民矛盾纠纷、全面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